|
精品专线 |
|
|
联系我们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021-66083796 |
|
021-66083797 |
|
021-66083795 |
|
021-66083596 |
传真: |
021-66082638 |
手机: |
15601851830 |
|
13166003633 |
邮箱: |
linghanwuliu@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关键-现代流通供应链的强弱 |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12 点击数: |
|
病人却是中国流通业。现代流通维系的内贸与外贸供应链的强弱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关键。但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内贸与外贸供应链却越来越深的为外企掌控。其一,我国每年2万多亿美元的外贸中,80%的出口订单是FOB条款,服务贸易逆差严重 (仅对美国的物流等服务贸易逆差一年约98亿美元)。其二,目前,60%的本土大型民营零售企业纷纷被外资购并,供应链主渠道基本为外资零售巨头和渠道商操控。大中城市60%以上的民生用品订单在外资手里,食用油70%供应链控制在外资巨头之手。看似风光的制造业大国,却在沦为供应链小国。由于流通企业规模小,都是区域性小型企业,我国流通环节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状态,导致产业重复、过分依赖现金交易、成本过高的局面。 拿什么救治中国供应链病?多年前,当谢秉臻撰文疾呼,中国连锁流通主渠道将在入关5年内被外资控制,人们不以为然,不信有病。如今,他在宣讲: “用中国与西方差异化的文化与价值观才是根本的解药。” 被操控的供应链 外资是如何控制的? 在中国零售市场,外企份额不过占10%左右,内资占90%。怎么还能被控制?这是场蚂蚁和大象的战斗,1万只蚂蚁还是蚂蚁。在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前,零售外企和供应链渠道商在华只有零售权,没批发权。但在中国正式入关后,外资企业在华享有批发权,开始谋取总代理权,争夺订单权。 谢秉臻对记者说: “他们很快向中国优质厂家(制造商)亮出自家优势:第一,在订单数量和批次上,外资零售网遍布全球,全球统一采购,每一个产品订单动辄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而本土零售企业对上海至银川物流每一项单一产品的订单一般几千元、几万元,各门店分散采购。第二,在信用和资金结算上,外资巨头能保证60天结算。而中国零售超市一般拖欠供应商货款3~6个月。比较之下,这些外资很容易获得区域总代理权。谁掌握代理权,谁就掌握了渠道控制权。” 误区中的流通业 为什么中国流通主渠道被控制?为什么中国供应链陷入被动局面? “自1992年开始流通改革后,我们丢掉了自家赚钱的模式——集聚式的供销批发模式,捡起了人家不赚钱的模式——连锁零售模式。”谢秉臻对记者说, “流通经济改革发展十多年,我们先是走入改革的误区,后是上了西方连锁业模式的当。” 改革的误区 1992年,中国开始了 “外贸体制、金融体制、流通体制”三大领域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先行,为搞上海至银川货运活外贸,1992年政府放开外贸市场,大企业、县级以上外贸公司,都获得了进出口权,外贸迅速繁荣。 但外贸市场虽然繁荣上海专线 了,却给外贸物流留下后遗症。原来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贸易是使用CIF条款 (卖主指定海运公司),进口贸易是使用FOB条款 (买主指定海运公司)。但1992年外贸市场的大开放,中国制造企业出口订单陡增,却没有足够海运运力保障,当时国内的集装箱货船屈指可数。中国货主企业不得已接受FOB条款的出口贸易,即买主指定海运及物流公司以及CIF条款的进口贸易,即卖主指定海运公司。当外企和中国企业做交易,无论买卖都由他们指定船公司,他们自然首选马士基、日本上海货运 邮船等国际巨头。 谢秉臻说: “而开放外贸激活市场的经验,被错误的搬到流通领域的改革。我国流通业在1992年之前,全靠 ‘物资、供销、商业’三驾马车,把全国物资调拨得刚刚好。但1992年底的流通改革,把计划经济下的三架马车拆散,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流通体系至今没有重建起来。导致流通领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的局面。”
上海至银川专线 流通业的蚂蚁大军也繁衍出两大难题。谢秉臻指出,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因为供销社等集成性采购与物流平台失去,产供销各环节存在信息孤岛,导致城乡产供销信息不对称、跨区域产供销信息不对称,80%以上的工商企业只能在眼皮底下自产自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资企业能跨省做生意的不到20%,能直接与世界接轨的不到3%。信用系统缺失:造成上海至银川运输交易成本高,信贷难。无集成交易和监督平台,卖家怕给了货不给钱,买家怕给了钱不给货。于是在一个产品流通的每个交易环节,都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多次的现金交易中占用大量上海物流资金,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各类金融财务成本占产品价格的10%以上。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一些综合性的平台,或有整合能力的企业,集聚流通链各环节,从而打通信息链和信用链。该从何做起?
|
|
|